商家出售假货会受到怎样的处罚?


商家出售假货是一种违法行为,会根据不同情况受到相应的处罚。下面从民事、行政和刑事方面为你详细说明。 从民事角度来看,这属于欺诈消费者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也就是说,如果你购买到假货,可以要求商家退一赔三,如果赔偿金额不足五百元,最少可以获得五百元赔偿。 在行政责任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对此有明确规定。该法第五十条指出,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有权对出售假货的商家进行调查和处罚,以此来规范市场秩序。 如果商家出售假货的情节非常严重,达到了刑法规定的标准,还可能会承担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条规定,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百万元以上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