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贷案件如何判决?


骗贷案件的判决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骗贷行为通常涉及贷款诈骗罪和骗取贷款罪,以下分别为你介绍。 贷款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行为。根据《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的;(二)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的;(三)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的;(四)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或者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的;(五)以其他方法诈骗贷款的。这里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司法实践中会根据相关司法解释和具体案件情况来认定。 骗取贷款罪,是指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刑法》第一百七十五条之一规定,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票据承兑、信用证、保函等,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特别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在司法实践中,法院在判决骗贷案件时,会综合考虑多个因素。首先是骗贷的金额,这是一个重要的考量指标,一般来说,骗贷金额越大,量刑可能越重。其次是造成的损失,包括金融机构的经济损失以及对金融秩序的破坏程度。此外,犯罪嫌疑人的主观故意、犯罪手段、是否有自首、立功等情节,也会影响最终的判决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