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多重的罪才会被判有期徒刑?


有期徒刑是一种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分子的人身自由,并监禁于一定场所的刑罚。简单来说,就是把犯罪的人关在监狱里一段时间。 在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是判定犯罪和量刑的重要依据。根据刑法的规定,并不是单一地看罪行‘多重’来决定是否判处有期徒刑,而是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犯罪的性质、情节、危害后果以及犯罪人的主观故意等。 首先,犯罪性质是一个关键因素。不同类型的犯罪,其严重程度和量刑标准不同。比如危害国家安全犯罪,这类犯罪严重威胁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性质极其恶劣,一旦构成犯罪,通常会被判处有期徒刑,甚至是长期的有期徒刑。像背叛国家罪,勾结外国,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的,处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其次,犯罪情节也很重要。即使是同一类型的犯罪,情节不同,量刑也会有很大差异。以盗窃罪为例,如果只是偶尔盗窃少量财物,可能会被判处拘役或者管制;但如果是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或者盗窃数额较大、巨大、特别巨大的,就会根据不同的情节判处相应的有期徒刑。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一千元至三千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至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而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再者,犯罪的危害后果对量刑也有很大影响。例如交通肇事罪,如果只是造成轻微的财产损失和人员擦伤,可能不会被判处有期徒刑;但如果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就要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此外,犯罪人的主观故意也会影响量刑。如果是故意犯罪,通常会比过失犯罪受到更严厉的处罚。比如故意杀人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而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总之,要确定什么样的罪行会被判有期徒刑,需要综合多方面的因素,依据刑法的具体规定来判断。而且在司法实践中,法官会根据具体案件的情况,运用自由裁量权,做出公正合理的判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