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应该如何处理医患纠纷?


医院处理医患纠纷是一项需要谨慎对待且遵循法律规定的工作。下面从多个方面详细介绍医院处理医患纠纷的方式及相关法律依据。 首先,医院在面对医患纠纷时,应立即启动应急处置机制。根据《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规定,发生医疗纠纷后,医疗机构应当告知患者或者其近亲属解决医疗纠纷的合法途径、有关病历资料和现场实物封存和启封的规定,以及有关病历资料查阅、复制的规定。医院要安排专门的人员及时与患者或其家属沟通,稳定他们的情绪,避免矛盾进一步激化。 其次,对于病历资料的处理至关重要。病历是医疗过程的重要记录,也是解决纠纷的关键证据。《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明确,患者有权查阅、复制其门诊病历、住院志、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检验报告)、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特殊检查同意书、手术同意书、手术及麻醉记录、病理资料、护理记录、医疗费用以及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属于病历的全部资料。如果患者要求复制病历资料,医院应当提供复制服务,并在复制的病历资料上加盖证明印记。 再者,若医患双方对死因、责任等存在争议,可能需要进行尸检和医疗损害鉴定。《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指出,患者死亡,医患双方对死因有异议的,应当在患者死亡后48小时内进行尸检;具备尸体冻存条件的,可以延长至7日。尸检应当经死者近亲属同意并签字,拒绝签字的,视为死者近亲属不同意进行尸检。同时,医患双方可以共同委托医疗损害鉴定,也可以通过卫生主管部门或人民法院委托鉴定。 然后,在处理纠纷的过程中,医院要积极与患者或其家属进行协商。双方可以就纠纷的解决方案进行沟通和谈判。协商一致的,应当签署书面和解协议书。如果协商不成,医患双方还可以通过人民调解、行政调解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等途径解决纠纷。 最后,医院还应当对纠纷进行总结和反思,分析纠纷产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加强医疗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预防类似纠纷的再次发生。总之,医院处理医患纠纷要严格依法依规进行,保障患者和医院双方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