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是如何对饲养人进行认定的?
我养了一只宠物狗,平时主要是我照顾它的饮食起居,但有时候我出差,会把狗交给朋友帮忙照顾一段时间。我想知道在法律上,像我这种情况谁算饲养人呢?我想了解法律对于饲养人认定的具体标准和依据。
展开


在法律层面,饲养人指的是对动物具有实际控制和管理权利与义务的人。认定饲养人对于明确动物致害责任等法律问题至关重要。 一般而言,直接对动物进行喂养、日常照料和管束的人通常会被认定为饲养人。这是从实际行为角度来判断的,比如每天给动物喂食、带动物散步、清理动物生活环境等,这些持续的照顾行为体现了对动物的实际控制。例如,一个人长期在自己家中饲养一只猫,负责猫的一切生活事务,那么这个人就是法律意义上的饲养人。 从法律依据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四十五条规定,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是,能够证明损害是因被侵权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可以不承担或者减轻责任。这里明确了饲养人在动物致害时的责任。 当存在动物寄养、借用等情况时,饲养人的认定可能会有所变化。如果是短期寄养,动物的所有权人依然承担主要的管理责任,仍可认定为饲养人;但如果寄养时间较长,受托人实际承担了大部分的饲养和管理工作,那么受托人在这段时间内可能会被认定为饲养人。比如,某人将自己的宠物长期寄养在朋友家,朋友负责宠物的日常饮食、医疗等事务,在寄养期间,朋友就可能被认定为饲养人。 此外,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如流浪动物被某人长期投喂并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管理,在符合一定条件下,投喂人也可能被认定为饲养人。如果投喂人固定时间、地点投喂流浪动物,使流浪动物对投喂人产生依赖,且在一定范围内形成了相对稳定的饲养关系,那么在动物致害时,投喂人可能要承担相应责任。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