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交通事故后多久会立案?


在交通事故发生后,很多人关心的一个问题就是多久会立案。这里所说的立案,其实主要涉及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交通事故案件的受理和处理流程。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相关的法律规定。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十八条,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当事人未报警,在事故现场撤除后,当事人又报警请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理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按照本规定第十六条规定的记录内容予以记录,并在三日内作出是否接受案件的决定。经核查道路交通事故事实存在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受理,制作受案登记表;经核查无法证明道路交通事故事实存在,或者不属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管辖的,应当书面告知当事人,并说明理由。 对于当场报警的交通事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接到报警后,会立即派交通警察赶赴现场,先组织抢救受伤人员,并采取措施,尽快恢复交通。如果事故情况比较清晰,一般当场就会进行初步的调查和处理。而对于需要进一步调查核实的案件,通常会在接到报警后的一定时间内完成立案程序。一般来说,只要符合立案条件,交警部门会及时立案。所谓符合立案条件,就是有明确的事故发生,有相关的证据能证明事故的存在,并且属于该部门的管辖范围。 另外,如果当事人自行协商解决交通事故后又出现纠纷而报警的,交警部门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审查。如果经审查认为符合受理条件,也会在规定时间内立案。比如,双方协商好了赔偿事宜,但事后一方反悔,另一方报警,交警部门就会重新介入调查并决定是否立案。 总之,出交通事故后的立案时间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时长,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当场报警且情况简单的,可能当场就会进入处理程序;而对于需要进一步核查的,一般在三日内作出是否接受案件的决定。当事人要做的就是及时报警,配合交警部门的调查工作,提供准确的事故信息,这样才能保证事故得到妥善的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