询问笔录后多久能立案?


询问笔录后多久能立案,并没有一个固定的确切时间,要依据具体情况来判断。 首先,在刑事诉讼中,依据相关法律规定,报警后七个自然日内,公安机关需作出是否立案的决定。若决定立案侦查,负责接收案件的部门应依法编制完成《刑事案件立案报告书》,并经过县级或者以上级别的公安机关主管领导进行审批,最终得以正式立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不予立案。 对于经济犯罪案件,公安机关接受涉嫌经济犯罪线索的报案、控告、举报、自动投案后,应当立即进行审查,并在七日以内决定是否立案;重大、疑难、复杂线索,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立案审查期限可以延长至三十日;特别重大、疑难、复杂或者跨区域性的线索,经上一级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立案审查期限可以再延长三十日 。 在民事诉讼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六条规定,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起诉权利。对符合本法第一百二十二条的起诉,必须受理。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总体来说,如果案件事实清晰、证据充分,符合立案条件,可能在较短时间内,甚至当天就会立案;但要是案件复杂,需要进一步调查核实,或者涉及管辖权等问题,立案时间就可能会延长。而且,如果决定不予立案,针对涉及到控告人的案件,公安机关须按照有关规定,制作出《不予立案通知书》,并于七个工作日内将该通知送达到控告人手中。 相关概念: 立案:就是司法机关对报案、控告、举报、自首等材料进行审查,判断是否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符合条件的就开启正式的侦查或审判程序 。 询问笔录:是司法机关工作人员询问证人、被害人或知情人时,对他们所提供的证据、证言进行的记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