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认定材料交进去后多久能获得赔偿?


当劳动者提交工伤认定材料后,要想拿到赔偿,一般需要经历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以及赔偿审核支付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时间规定。 首先是工伤认定环节。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条,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应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对于事实清楚、权利义务明确的工伤认定申请,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会在15日内作出决定。如果遇到需要以司法机关或者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结论为依据的情况(比如需要等待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劳动争议仲裁结果等),在这些部门尚未作出结论期间,工伤认定时限会中止。 接着是劳动能力鉴定环节。等工伤认定完成后,伤情相对稳定且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需要进行劳动能力鉴定。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后,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会在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情况复杂的,可以延长30日。对该鉴定结论不服的,还可以在收到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再次鉴定申请。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为最终结论。 最后是赔偿审核支付环节。当劳动能力鉴定结果出来后,用人单位和工伤保险基金就会根据鉴定等级进行赔偿。如果用人单位为职工缴纳了工伤保险,工伤保险基金支付赔偿的时间各地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在提交完整的资料后,社保经办机构会在15 - 30个工作日左右完成审核支付。但如果涉及到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工伤保险,需要用人单位承担赔偿责任的情况,可能会出现用人单位拖延支付的情况。如果双方无法就赔偿达成一致,劳动者可能需要通过劳动仲裁甚至诉讼来解决,这就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劳动仲裁的审限一般是45日,情况复杂的可以延长15日;诉讼一审普通程序的审限是6个月,简易程序是3个月。 所以,从提交工伤认定材料到最终获得赔偿,快则几个月,慢则可能需要一年甚至更久,具体时间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