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案件上诉后一般多长时间能开庭?


刑事案件上诉后的开庭时间并没有非常明确固定的标准。 首先,上诉是指当事人对人民法院所作的尚未发生法律效力的一审判决、裁定或评审决定,在法定期限内,依法声明不服,提请上一级人民法院重新审判的活动。 一般来说,刑事上诉后,开庭时间多在一个月以内。不过存在特殊情况,如果是非死刑案件,上诉人对一审认定的事实、证据没有异议,只是以量刑过重为由上诉的话,二审一般不会开庭。 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三条指出,第二审人民法院受理上诉、抗诉案件,应当在二个月以内审结。对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八条规定情形之一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批准或者决定,可以延长二个月;因特殊情况还需要延长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不同案件情况不同,开庭时间也会受到影响。 同时,不管是被告人、自诉人等通过原审人民法院提出上诉,还是直接向第二审人民法院提出上诉,相关法院都有对应的程序和时间规定来流转案件材料 。被告人、自诉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通过原审人民法院提出上诉的,原审人民法院应当在三日以内将上诉状连同案卷、证据移送上一级人民法院,同时将上诉状副本送交同级人民检察院和对方当事人。被告人、自诉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直接向第二审人民法院提出上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在三日以内将上诉状交原审人民法院送交同级人民检察院和对方当事人。 所以,刑事案件上诉后的开庭时间会因为案件是否复杂、是否涉及死刑、附带民事诉讼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相关概念: 上诉:当事人对人民法院所作的尚未发生法律效力的一审判决、裁定或评审决定,在法定期限内,依法声明不服,提请上一级人民法院重新审判的活动。 附带民事诉讼:是指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在解决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附带解决因被告人的犯罪行为所造成的物质损失的赔偿问题而进行的诉讼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