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专利分类采用几级分类?


国际专利分类(International Patent Classification,简称IPC)采用的是五级分类。下面为您详细解释一下这五级分类的情况。 第一级是部(Section),这是分类体系里最大的分类单元。它用大写字母来表示,目前总共有8个部,分别为A - 人类生活必需;B - 作业、运输;C - 化学、冶金;D - 纺织、造纸;E - 固定建筑物;F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G - 物理;H - 电学。这些部是按照技术领域的大致范畴进行划分的,是整个分类体系的基础框架。 第二级是大类(Class),每一个部下面会划分出若干个大类。大类的编号是在部的字母后面加上两位数字。比如在A部下面的A01大类,代表的是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等相关领域。大类进一步细化了部所涵盖的技术领域范围。 第三级是小类(Subclass),它是在大类的编号后面加上一个大写字母。例如A01B,这里的B就是小类,它在A01这个大类的基础上,对农业、林业、畜牧业等领域的技术进行了更细致的划分。小类使得分类更加具体,便于准确地定位技术领域。 第四级是主组(Group),主组编号是在小类后面加上1 - 3位数字,然后是“/00”。比如A01B 1/00,它表示的是一种特定的农业机械或工具的相关技术分组。主组进一步聚焦了技术领域的特定方面。 第五级是分组(Sub - group),分组编号是在主组编号的基础上,“/”后面再加上至少两位数字。例如A01B 1/02,它是在A01B 1/00主组下更细分的技术分组。分组是整个分类体系中最细致的分类级别,能够精准地定位到具体的技术内容。 这种五级分类体系的设置依据来源于《国际专利分类斯特拉斯堡协定》。该协定的宗旨就是为了建立统一的专利分类体系,方便专利文献的分类、检索和管理,使各国在专利申请和审查过程中能够更高效地进行信息交流和共享。通过这五级分类,能够准确地对各种专利技术进行归类,无论是专利申请人、审查员,还是科研人员等,都可以借助这个分类体系快速找到自己所需的专利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