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集资诈骗达到多少人会构成诈骗罪?


个人集资诈骗并非单纯依据诈骗的人数来认定是否构成诈骗罪,而是综合考量多个因素,其中数额是重要的判断标准之一。 首先,咱们来了解一下集资诈骗罪。集资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行为。这里的“非法占有目的”,简单来说就是一开始就没打算把钱还给投资者,而是想自己把钱吞了。“诈骗方法”则是指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手段,让投资者相信虚假的情况,从而把钱交出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关于数额标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规定,个人进行集资诈骗,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数额较大”;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数额巨大”。不过,虽然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人数标准,但人数众多往往意味着涉及的金额可能更大,社会危害性也相对更高。在司法实践中,如果涉及的人数较多,造成了较为广泛的社会影响,即使数额未达到上述标准,也可能会被认定为集资诈骗罪。 此外,判断是否构成集资诈骗罪,还需要考虑行为人的主观故意、集资的方式、资金的用途等因素。比如,如果行为人将集资款用于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只是由于经营不善导致无法返还集资款,一般不认定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可能不构成集资诈骗罪。 总之,个人集资诈骗是否构成犯罪不能仅仅看人数,而是要综合多方面因素来判断。如果你对某个集资项目存在疑虑,建议及时咨询专业的法律人士,避免陷入法律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