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携带电子设备作弊会判刑几年?


高考携带电子设备作弊的行为可能会涉及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的组织考试作弊罪、非法出售、提供试题、答案罪以及代替考试罪等罪名。以下为您详细介绍: 首先是组织考试作弊罪。根据《刑法》第二百八十四条之一规定,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这里的“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高考自然位列其中。而“组织作弊”,通常是指策划、指挥、安排他人进行作弊,比如有人专门组织考生携带电子设备进入考场作弊,为他们提供作弊方案、设备等,这种组织者就会被认定犯此罪。“情节严重”一般是指多次组织考试作弊、组织大规模考试作弊、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等情况。 其次是非法出售、提供试题、答案罪。如果有人为了让考生利用电子设备作弊,非法出售或者提供高考的试题、答案,同样依据《刑法》第二百八十四条之一规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这意味着无论是通过何种途径获取到试题和答案,然后以营利为目的出售,或者无偿提供给他人用于作弊,都构成此罪。 最后是代替考试罪。虽然携带电子设备作弊本身不属于代替考试的行为,但如果有人利用电子设备远程操控让他人代替自己考试,或者代替他人考试,根据《刑法》第二百八十四条之一第四款规定,处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所以,高考携带电子设备作弊,如果是个人单纯携带电子设备试图作弊,尚未构成上述犯罪的,可能会面临取消考试资格、成绩无效等教育部门规定的处罚措施。但如果涉及组织、出售答案等行为,就会面临刑事处罚,量刑根据具体犯罪情节而定。高考是国家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维护高考的公平公正至关重要,每一位考生都应当遵守考试规则和法律法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