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存款会导致社保资格丧失?


在我国,一般情况下个人存款数额本身并不会直接导致社保资格丧失。社保主要分为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下面分别来解释一下。 养老保险是为了保障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只要按照规定缴纳养老保险费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十五年,就可以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其与个人存款多少没有关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十六条规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十五年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医疗保险是为补偿疾病所带来的医疗费用的一种保险。在职职工缴纳医保费用后,在生病就医时可以享受相应的报销待遇。居民医保则是按年缴费,缴费后享受医保保障。医保待遇的享受同样与个人存款没有关联。《社会保险法》第二十三条规定,职工应当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按照国家规定共同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由个人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失业保险是对因失业而暂时中断生活来源的劳动者提供物质帮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领取失业保险金需要满足一定条件,如失业前用人单位和本人已经缴纳失业保险费满一年、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已经进行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等,和存款数额无关。依据《社会保险法》第四十五条。 工伤保险是指劳动者在工作中或在规定的特殊情况下,遭受意外伤害或患职业病导致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死亡时,劳动者或其遗属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只要符合工伤认定条件,就能享受工伤保险待遇,与存款多少不挂钩。《社会保险法》第三十三条规定,职工应当参加工伤保险,由用人单位缴纳工伤保险费,职工不缴纳工伤保险费。 生育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在怀孕和分娩的妇女劳动者暂时中断劳动时,由国家和社会提供医疗服务、生育津贴和产假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符合生育保险报销条件即可享受待遇,和个人存款多少没有联系。《社会保险法》第五十三条规定,职工应当参加生育保险,由用人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缴纳生育保险费,职工不缴纳生育保险费。 不过,如果是申请低保等社会救助相关福利时,家庭经济状况包括存款情况会被审查。若家庭收入和财产状况超出当地规定标准,可能会影响社会救助资格,但这和社保是不同的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