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窃逃跑后警方会怎么处理?


当发生盗窃逃跑的情况时,警方会根据一系列规范流程进行处理。 首先是立案侦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规定,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也就是说,如果盗窃行为达到了一定的金额标准或者符合其他立案条件,警方会正式立案。在司法实践中,一般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一千元至三千元以上就属于数额较大,满足立案标准。一旦立案,警方就会展开全面的侦查工作。 接下来是追捕犯罪嫌疑人。警方会运用各种侦查手段来追捕逃跑的盗窃犯。他们可能会调取案发地周边的监控视频,查看嫌疑人的逃跑方向和轨迹;还会走访现场附近的群众,收集相关线索。同时,警方也会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比如人脸识别、大数据分析等,来锁定嫌疑人的位置。如果嫌疑人逃跑范围较大,还可能会发布协查通报,请求其他地区的公安机关协助抓捕。 对于逃跑的犯罪嫌疑人,警方可以采取强制措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于应当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如果在逃,公安机关可以发布通缉令,采取有效措施,追捕归案。各级公安机关在自己管辖的地区以内,可以直接发布通缉令;超出自己管辖的地区,应当报请有权决定的上级机关发布。这意味着,一旦被警方通缉,嫌疑人将面临全国范围内的追捕,几乎没有藏身之地。 如果犯罪嫌疑人在逃跑过程中再次实施犯罪,比如为了抗拒抓捕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那么其行为可能会转化为抢劫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九条规定,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也就是按照抢劫罪定罪量刑。 当犯罪嫌疑人被抓捕归案后,警方会将案件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检察机关会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向法院提起公诉。如果证据确凿,犯罪事实清楚,法院会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审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