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案件中推定是如何进行的?
我有个诉讼案子,不太明白诉讼里的推定是怎么回事。比如证据不太充足的时候,法官怎么通过推定来认定事实呢?这个推定有什么规则和方法吗?想了解一下诉讼案件中推定具体是怎么进行的。
展开


在诉讼案件里,推定是一种重要的认定事实的方法。简单来说,推定就是根据已知的事实,按照一定的逻辑和规则,推断出未知事实的存在。 推定主要分为法律推定和事实推定。法律推定是由法律明确规定的,当出现某一基础事实时,就直接认定另一事实的存在。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规定,受遗赠人应当在知道受遗赠后六十日内,作出接受或者放弃受遗赠的表示;到期没有表示的,视为放弃受遗赠。这里,在满足“受遗赠人知道受遗赠后六十日未作表示”这个基础事实时,就依据法律规定推定其“放弃受遗赠”。法律推定体现了立法者的价值取向和政策考量,具有较强的确定性和权威性。 事实推定则是法官基于日常生活经验、逻辑推理等,在具体案件中根据已知事实推断未知事实。比如在侵权案件中,如果被告的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存在高度的关联性,在没有相反证据的情况下,法官可以推定被告的行为是导致损害结果的原因。不过,事实推定的运用需要法官遵循一定的规则。首先,基础事实必须是真实可靠的,要有充分的证据支持。其次,基础事实与推定事实之间要有合理的逻辑联系和经验法则。而且,允许对方当事人提出反证来推翻推定。如果对方能提供足够的证据证明推定事实不成立,那么该推定就不能成立。 在诉讼中运用推定有助于提高诉讼效率,合理分配举证责任。当一方当事人难以直接证明某一事实时,通过推定可以缓解其举证困难。同时,另一方当事人如果对推定事实有异议,就需要承担相应的举证责任来反驳。这样可以促使双方积极参与诉讼,推动案件事实的查明。总之,推定在诉讼案件中是一种灵活且重要的事实认定方式,但必须严格依法依规进行,以保障司法的公正和公平。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