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婚夫妻如何把财产留给各自的孩子?


对于二婚夫妻想要把财产留给各自孩子的情况,在法律上有多种可行的途径。 首先是遗嘱继承。遗嘱继承是指被继承人在生前按照自己的意愿,通过订立遗嘱的方式对其个人财产进行处分,并于其死亡时发生效力的法律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自然人可以依照本法规定立遗嘱处分个人财产,并可以指定遗嘱执行人。自然人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中的一人或者数人继承,也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赠与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组织、个人。所以,二婚夫妻可以各自订立遗嘱,明确写明自己名下的财产在去世后由自己的孩子继承。遗嘱的形式有多种,比如自书遗嘱、代书遗嘱、打印遗嘱、录音录像遗嘱、口头遗嘱和公证遗嘱等。自书遗嘱由遗嘱人亲笔书写,签名,注明年、月、日;代书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由其中一人代书,并由遗嘱人、代书人和其他见证人签名,注明年、月、日。 其次是遗赠扶养协议。如果二婚夫妻担心自己的孩子可能无法尽到足够的照顾义务,也可以和孩子签订遗赠扶养协议。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五十八条,自然人可以与继承人以外的组织或者个人签订遗赠扶养协议。按照协议,该组织或者个人承担该自然人生养死葬的义务,享有受遗赠的权利。不过这种情况在二婚夫妻将财产留给自己孩子时相对较少使用,但也是一种法律途径。 再者是婚前财产公证。如果二婚夫妻在结婚前就对各自的财产进行了公证,明确了财产的归属,那么这些婚前财产属于各自的个人财产。在一方去世后,这部分财产自然可以按照法定继承或者遗嘱继承的方式留给自己的孩子。《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三条规定,一方的婚前财产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这样在后续处理财产时,就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争议。 最后,夫妻之间也可以通过签订婚内财产协议的方式,对夫妻共同财产进行约定。《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五条规定,男女双方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者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通过这种方式,明确各自财产的范围,然后再通过遗嘱等方式将财产留给自己的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