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等级是如何划分个人缴税比例的?


税收等级划分个人缴税比例主要体现在个人所得税的征收上。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本国公民、居住在本国境内的个人的所得和境外个人来源于本国的所得征收的一种所得税。在我国,个人所得税采用超额累进税率的方式来确定不同税收等级对应的缴税比例。 超额累进税率,简单来说,就是把应纳税所得额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为不同的等级,每个等级分别适用不同的税率,然后将各等级应纳税额相加,就得到了总的应纳税额。例如,应纳税所得额没有超过某个较低的标准时,按照一个较低的税率缴税;当超过这个标准达到更高的等级时,超过部分就要按照更高的税率缴税。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综合所得适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具体的税率表如下:不超过36000元的部分,税率为3%;超过36000元至144000元的部分,税率为10%;超过144000元至30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20%;超过300000元至42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25%;超过420000元至66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30%;超过660000元至96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35%;超过96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45%。 这里的综合所得包括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工资薪金为例,先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月度收入 - 5000元(起征点) - 专项扣除(三险一金等) - 专项附加扣除 - 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然后根据应纳税所得额找到对应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计算应纳税额。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 速算扣除数。比如月工资收入扣除各项扣除后应纳税所得额是5000元,其中3000元按照3%税率缴税,超过3000元的2000元按照10%税率缴税。 除了综合所得,经营所得也有相应的超额累进税率。经营所得适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具体划分和计算方式与综合所得类似,也是根据不同的应纳税所得额区间确定不同的税率。总之,税收等级划分个人缴税比例是为了体现税收的公平性,收入越高的部分适用的税率越高,缴纳的税款也就越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