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裁定如何申请执行?


如果想要申请执行仲裁裁定,首先要知道,仲裁裁定和法院的判决书具有同等的效力,在一方拒绝履行时,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 申请执行仲裁裁定,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 一是要有生效的仲裁裁决书。这就好比我们要拿着一份确定有效的文件,才能让法院认可这个裁定是可以执行的。 二是裁决书要有明确的给付内容。简单说,就是裁定里得清楚写明让义务人给多少钱,或者做什么事、不能做什么事。 三是要在法定的期限内提出执行申请。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这个时间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要是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就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没规定履行期间的,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 申请执行的流程如下: 首先是确定申请执行的法院。一般情况下,是被执行人住所地和被执行财产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如果是经我国涉外仲裁机构裁决后,一方当事人拒绝履行时,对方当事人可以向被申请人住所地或财产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接着是申请的形式。当事人申请人民法院执行时,应当提交申请执行书,如果书写实在有困难,也可以口头申请,由执行人员记入笔录。不管是书面还是口头申请,都要说明申请执行的事实和理由,并且附上作为执行根据的仲裁裁决书。 然后法院会进行审查立案。人民法院收到执行申请及相关法律文书后,会对申请执行是否合法、适当,相关法律文书是否齐全,内容是否明确,被执行人是否有执行能力等进行审查。 之后是履行通知。人民法院决定对义务人强制执行时,会先通知义务人在规定的期限内自动履行法定义务,否则就强制执行。 最后准备并实施强制执行。法院会填写行政执法证,确定实施计划和方案;如果需要协助,会书面通知有义务协助的单位和个人。执行时,执行人员应当表明身份,出示执法证件和执行依据;执行完毕后,会将执行情况书面通知申请执行的机关。 相关概念: 强制执行:就是在当事人不主动履行法律义务时,通过法律强制手段让其履行。 仲裁裁定:仲裁机构对当事人之间的纠纷进行审理后作出的决定。 执行申请期限:法律规定的当事人可以向法院申请执行仲裁裁定的时间范围。 管辖权:指法院对某个案件有权进行审理和裁判的权力。 执行通知:法院向被执行人发出的,要求其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通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