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不被判定为互殴罪?


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并没有“互殴罪”这一罪名,在互相打斗的情况中,涉及的常见罪名有故意伤害罪、寻衅滋事罪等。下面为你详细解释如何避免被认定为法律意义上类似互殴情形涉及的犯罪。 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互殴。互殴通常是指双方都出于侵害对方的故意而实施暴力行为。比如两个人因为一点小事争吵,然后都动手打了对方,这就是比较典型的互殴。 要想不被判定为类似互殴涉及的犯罪,关键在于区分行为是正当防卫还是互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具体来说,如果在冲突中,你是在面对他人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比如对方先动手打你,你为了保护自己不受伤害而采取必要的制止行为,这很可能会被认定为正当防卫。例如,对方突然挥拳打你,你用手臂格挡并推开对方,阻止对方继续攻击,这种行为大概率属于正当防卫。但如果对方已经停止攻击,或者攻击强度明显减弱,而你却继续对对方实施暴力,就可能被认定为有伤害对方的故意,从而构成类似互殴的情形。 此外,如果冲突是由对方单方面的寻衅滋事引起,你在合理范围内采取措施制止其违法行为,也不应被认定为类似互殴的犯罪。比如对方无故挑衅、辱骂并先动手,你只是采取适当的方式阻止对方进一步伤害你,而没有主动积极地去攻击对方,那么从法律角度看,你可能不构成犯罪。 总之,要避免被判定为类似互殴涉及的犯罪,核心是在冲突中保持行为的正当性和必要性,并且要及时寻求法律帮助,以便在后续的处理中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