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个体户定额的应纳税所得额怎么计算?

我是个个体户,每个月按定额纳税。但我一直不太清楚这定额的应纳税所得额是怎么算出来的。我想知道计算的方法和依据是什么,毕竟这关系到我要交多少税。希望能得到专业的解答,让我心里有个底。
展开 view-more
  • #个体户纳税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个体户定额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就是个体户在一定期间内,经过税法规定的调整后,用于计算缴纳所得税的那部分所得。它不是简单的收入,而是扣除了各种成本、费用和损失后的余额。 在我国,对于实行定期定额征收的个体户,根据《个体工商户税收定期定额征收管理办法》,税务机关会根据个体工商户的经营规模、经营区域、经营内容、行业特点、管理水平等因素核定定额。一般来说,会参考同行业、同地段、同规模的其他个体户的经营情况来确定。 通常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基本公式是:应纳税所得额 = 收入总额 - 成本、费用及损失 - 起征点。这里的收入总额就是个体户在一定时期内从事生产经营以及与生产经营有关的活动所取得的各项收入,包括商品(产品)销售收入、营运收入、劳务服务收入、工程价款收入、财产出租或转让收入、利息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和营业外收入。成本、费用是指个体户从事生产经营所发生的各项直接支出和分配计入成本的间接费用以及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损失是指个体户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营业外支出。 而起征点是税法规定的对课税对象开始征税的最低界限。目前,对于个体工商户,增值税有一定的起征点规定,如果月销售额未达到起征点,是免征增值税的。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这部分也需要考虑进去。例如,小李是个经营小餐馆的个体户,他一个月的收入总额是 3 万元,这个月采购食材等成本是 1 万元,房租、水电费等费用是 5000 元,假设起征点是 2 万元,那么他这个月的应纳税所得额 = 30000 - 10000 - 5000 - 20000 = -5000 元,在这种情况下,他这个月就不用缴纳所得税。 不过实际情况中,税务机关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对定额进行调整。如果个体户的实际经营情况与核定定额相差较大,比如连续三个月实际销售额超过或低于定额的一定比例(一般是 30%),个体户可以向税务机关申请重新核定定额。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