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缴费指数该如何计算?


平均缴费指数是一个在社保领域非常重要的概念,它用于衡量参保人员在整个缴费期间缴费工资水平的高低,对养老金的计算有着关键影响。 要计算平均缴费指数,首先得明白它的定义。平均缴费指数是指参保人员缴费年限内历年缴费工资指数的平均值。这里的缴费工资指数,就是参保人员本人当年月平均缴费工资与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比值。比如,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是5000元,你当年月平均缴费工资是6000元,那么你当年的缴费工资指数就是6000÷5000 = 1.2 。 接下来就是计算平均缴费指数的具体步骤了。第一步,你要确定自己的缴费年限,也就是从开始缴纳社保到现在一共缴纳了多少年。第二步,逐年计算每年的缴费工资指数,就像上面举的例子那样计算出每一年的缴费工资指数。第三步,把所有年份的缴费工资指数相加。第四步,用相加后的总和除以缴费年限,得到的结果就是平均缴费指数。 依据《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2005〕38号),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其中,基础养老金的计算公式就涉及到平均缴费指数。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以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1年发给1% 。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 = 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平均缴费指数。所以,平均缴费指数越高,基础养老金待遇也就越高。 举个例子,老张缴费年限是30年,他每年的缴费工资指数分别是1.1、1.2、1.3……(假设),把这30年的缴费工资指数相加后得到总和为36 ,那么他的平均缴费指数就是36÷30 = 1.2 。在计算基础养老金时,就会用到这个1.2的平均缴费指数。总之,平均缴费指数的计算并不复杂,只要按照上述步骤逐年计算并取平均值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