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判决书生效时间如何计算?
我涉及一个刑事案件,法院已经下达了判决书,但我不知道这个判决书什么时候才算正式生效。我想了解下刑事判决书生效时间是怎么算的,是从拿到判决书那天开始算,还是有其他的计算方式呢?
展开


刑事判决书的生效时间在法律上有着明确的规定,这关系到判决何时能够产生法律效力,以及当事人权利义务的确定。下面将为您详细解释不同情况下刑事判决书生效时间的计算方法。 首先,对于一审刑事判决书,并非送达后立即生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条规定,不服判决的上诉和抗诉的期限为十日,不服裁定的上诉和抗诉的期限为五日,从接到判决书、裁定书的第二日起算。也就是说,如果被告人、自诉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有权用书状或者口头向上一级人民法院上诉。人民检察院认为本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确有错误的时候,应当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在这十天的上诉、抗诉期限内,如果各方都没有提出上诉或者抗诉,那么在期限届满后的第二天,一审刑事判决书就正式生效。例如,当事人在1月1日收到一审刑事判决书,那么上诉、抗诉期限从1月2日开始计算,到1月11日截止。如果在这期间没有人上诉或抗诉,1月12日该判决书就生效了。 其次,对于二审刑事判决书,情况则有所不同。我国实行两审终审制,第二审的判决、裁定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都是终审的判决、裁定。根据法律规定,二审判决一经作出,立即生效。这是因为二审是案件的最终审理程序,其判决具有终局性,不需要再经过上诉期等时间的等待。所以,当二审法院作出判决并送达给当事人后,该判决即刻产生法律效力,当事人需要按照判决内容履行相应的义务。 另外,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的一审刑事判决,也是一经作出即生效。这是因为最高人民法院是我国最高审判机关,其作出的判决具有最高的权威性和终局性。 总之,刑事判决书生效时间的计算需要根据具体的审判程序和法律规定来确定。了解这些规定,有助于当事人及时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保障法律程序的顺利进行。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