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所得现金要怎么算?
我自己经营着一家小公司,在财务核算的时候,不太清楚经营所得现金该怎么计算。我知道这对公司财务状况评估挺重要的,但我不是专业财务人员,也不太懂相关法律规定。想问问经营所得现金具体是怎么计算的,有没有相关法律要求?
展开


经营所得现金的计算在企业财务核算中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它能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的现金收支情况。从法律层面来看,虽然没有直接规定经营所得现金的具体计算方法,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要求企业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 经营所得现金一般可以通过直接法和间接法来计算。直接法是指通过现金收入和现金支出的主要类别列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在实际操作中,经营所得现金主要由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构成。其计算公式大致为:经营所得现金 = 本期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 本期收到前期的应收账款 + 本期收到前期的应收票据 + 本期的预收账款 - 本期因销售退回而支付的现金。 间接法是以净利润为起点,调整不涉及现金的收入、费用、营业外收支等有关项目,据此计算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用公式表示为:经营所得现金 = 净利润 + 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 + 固定资产折旧 + 无形资产摊销 + 长期待摊费用摊销 + 待摊费用减少(减:增加) + 预提费用增加(减:减少) + 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失(减:收益) + 固定资产报废损失 + 财务费用 + 投资损失(减:收益) + 递延税款贷项(减:借项) + 存货的减少(减:增加) + 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减:增加) + 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减少)。 在计算经营所得现金时,企业要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进行操作,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合规性。这些准则为企业的会计核算提供了详细的规范和指导,确保企业财务信息能够真实、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