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计件工资的员工加班费如何计算?


在了解实行计件工资的员工加班费如何计算之前,我们先明确一下计件工资的概念。计件工资是指根据劳动者生产的合格产品的数量或者完成的工作量,按照预先规定的计件单价支付的劳动报酬。这种工资形式下,员工多劳多得。 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三条规定,实行计件工资的劳动者,在完成计件定额任务后,由用人单位安排延长工作时间的,应根据上述规定的原则,分别按照不低于其本人法定工作时间计件单价的150%、200%、300%支付其工资。具体来说,分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工作日加班。在正常工作日,员工完成了当天的计件定额任务后,用人单位又安排继续工作的,那么对于加班完成的工作量,用人单位应按照不低于员工本人法定工作时间计件单价的150%支付工资。举个例子,小张在实行计件工资的工厂工作,他平时每完成一件产品的计件单价是10元。在一个工作日,他完成了当天的定额任务后,又加班完成了5件产品。那么这5件产品的加班费就应该按照每件10×150% = 15元来计算,他加班的这部分工资就是15×5 = 75元。 第二种情况是休息日加班。如果员工在休息日加班,并且用人单位不能安排补休的,对于加班完成的工作量,用人单位要按照不低于员工本人法定工作时间计件单价的200%支付工资。假设小李在休息日加班完成了8件产品,他的正常计件单价是12元每件。那么他这8件产品的加班费就是每件12×200% = 24元,总共的加班工资就是24×8 = 192元。 第三种情况是法定休假日加班。当员工在法定休假日加班时,无论用人单位是否安排补休,都要按照不低于员工本人法定工作时间计件单价的300%支付工资。比如小王在国庆节加班完成了6件产品,他的正常计件单价是15元每件。那么这6件产品的加班费就是每件15×300% = 45元,他的加班工资就是45×6 = 270元。 总之,实行计件工资的员工在不同时间段加班,其加班费的计算方式是不同的,关键在于要先完成计件定额任务,然后根据加班的时间性质,按照相应的比例来计算加班费。员工要了解自己的权益,用人单位也应依法支付加班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