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审判决后拆迁补偿该怎么算?


在了解终审判决后拆迁补偿如何计算之前,我们先明确几个关键的法律概念。拆迁补偿是指在房屋拆迁过程中,拆迁人对被拆除房屋的所有人,依照《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给予的补偿。这种补偿通常涵盖了多个方面,以保障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 首先,我们来看看拆迁补偿的主要组成部分。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十七条规定,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对被征收人给予的补偿包括:被征收房屋价值的补偿;因征收房屋造成的搬迁、临时安置的补偿;因征收房屋造成的停产停业损失的补偿。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制定补助和奖励办法,对被征收人给予补助和奖励。 对于被征收房屋价值的补偿,该条例第十九条规定,对被征收房屋价值的补偿,不得低于房屋征收决定公告之日被征收房屋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被征收房屋的价值,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按照房屋征收评估办法评估确定。也就是说,房屋价值补偿是基于市场价格和专业评估的。 因征收房屋造成的搬迁、临时安置的补偿,一般是根据实际发生的费用来确定。比如,搬迁过程中的运输费、设备安装费等,临时安置费用则是为了保障被拆迁人在过渡期间有合适的居住场所。 如果是商业用房,因征收房屋造成的停产停业损失的补偿也是重要的一部分。根据该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对因征收房屋造成停产停业损失的补偿,根据房屋被征收前的效益、停产停业期限等因素确定。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 当案件进入终审判决阶段,意味着整个司法程序已经基本结束,判决具有终局性和执行力。终审判决确定的拆迁补偿计算方式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双方都必须严格按照判决执行。如果在判决中明确了补偿的具体数额和计算方式,那么就按照判决结果来执行。如果判决只是确定了补偿的原则和范围,那么就需要根据上述提到的法律法规和相关评估来具体计算补偿金额。 总之,终审判决后的拆迁补偿计算是有明确法律依据和规范流程的,以确保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