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致残者生活补助如何计算?


在交通事故中,致残者的生活补助一般是以残疾赔偿金的形式来体现的。下面为您详细介绍其计算方式。首先,计算残疾赔偿金需要用到一个关键概念,即伤残等级。伤残等级是由专业的鉴定机构根据伤者的身体损伤情况进行评定的,一般分为一到十级,一级最为严重,十级相对较轻。接下来是计算的公式,残疾赔偿金根据受害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或者伤残等级,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自定残之日起按二十年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具体的法律依据来自《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二条。该条规定,残疾赔偿金根据受害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或者伤残等级,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标准,自定残之日起按二十年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受害人因伤致残但实际收入没有减少,或者伤残等级较轻但造成职业妨害严重影响其劳动就业的,可以对残疾赔偿金作相应调整。举例来说,如果一位40岁的城镇居民在交通事故中被鉴定为五级伤残,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0000元。那么他的残疾赔偿金计算方式为:50000元×20年×60%(五级伤残对应的赔偿系数) = 600000元。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赔偿系数是根据伤残等级来确定的,一级伤残为100%,二级伤残为90%,以此类推,十级伤残为10%。此外,如果涉及到多个伤残等级,还有一个多等级伤残的综合计算方法。一般是在最高伤残等级赔偿比例的基础上,根据其他伤残等级的情况适当增加一定的赔偿比例,但增加的比例一般不超过10%。在实际的交通事故处理中,如果对残疾赔偿金的计算存在争议,双方可以通过协商、调解或者诉讼的方式来解决。协商和调解是比较快捷的方式,如果双方能够达成一致意见,就可以按照约定进行赔偿。如果协商和调解不成,受害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根据相关法律和证据来确定具体的赔偿金额。总之,交通事故致残者的生活补助计算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希望以上的解释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残疾赔偿金的计算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