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执行人死亡后该如何进行变更?


在了解申请执行人死亡后如何变更之前,我们先明确一下申请执行人和相关的法律概念。申请执行人是指在法院判决、裁定等法律文书生效后,有权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以实现自身权益的一方当事人。当申请执行人死亡时,其权利和义务可能会发生转移。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执行中变更、追加当事人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条规定,作为申请执行人的公民死亡或被宣告死亡,该公民的遗嘱执行人、受遗赠人、继承人或其他因该公民死亡或被宣告死亡依法承受生效法律文书确定权利的主体,申请变更、追加其为申请执行人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也就是说,在申请执行人死亡的情况下,其遗嘱执行人、受遗赠人、继承人等可以依法申请变更为新的申请执行人。 变更申请执行人的程序如下:首先,相关权利承受主体需要准备好一系列证明材料。这些材料通常包括能够证明自己身份的文件,比如身份证、户口本等,以证明自己与原申请执行人的关系,像继承人需要提供亲属关系证明;还需要提供原申请执行人死亡的证明,例如医院出具的死亡证明或者公安机关的销户证明等;同时,要准备好生效的法律文书,也就是之前法院作出的判决、裁定等,这些文书是执行的依据。 接着,权利承受主体要向执行法院提交书面的变更申请。在申请中,要详细说明申请变更的原因,也就是原申请执行人已经死亡的事实,以及自己作为权利承受主体的依据,比如是遗嘱指定的执行人或者法定继承人等情况。 法院在收到申请后,会对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查。审查的目的是确认申请人是否确实是依法承受生效法律文书确定权利的主体。如果法院认为材料充分、符合变更条件,就会作出变更申请执行人的裁定。一旦裁定作出,新的申请执行人就可以继续参与执行程序,推动案件的执行进程,实现生效法律文书所确定的权利。 需要注意的是,在整个变更过程中,各方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如实提供相关材料和信息。如果提供虚假材料或者故意隐瞒重要事实,可能会面临法律责任。此外,不同地区的法院在具体操作流程和要求上可能会存在一定差异,所以在办理变更手续时,最好事先向执行法院咨询了解详细情况,以确保变更程序顺利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