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对方逃逸的情况下怎么认定工伤?


在交通事故对方逃逸的情况下认定工伤,需要先了解工伤认定的基本条件和流程。 首先,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六项规定,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应当认定为工伤。这是认定此类工伤的关键法律依据。也就是说,要认定工伤,必须满足“上下班途中”和“非本人主要责任”这两个条件。 对于“上下班途中”,一般是指合理的上下班时间和合理的上下班路线。合理时间包括正常上下班时间以及加班等特殊情况下的上下班时间;合理路线则涵盖了往返于工作地与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单位宿舍的合理路线,以及往返于工作地与配偶、父母、子女居住地的合理路线等。 而“非本人主要责任”的判断,通常需要依据交通管理部门出具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但在对方逃逸的情况下,责任认定可能会比较复杂。如果交警部门能够查明事故情况并作出责任认定,且认定你非主要责任,那么就可以按照正常流程申请工伤认定。若交警部门暂时无法查明事故情况,无法出具责任认定书,人社部门会综合其他证据进行判断。比如现场的证人证言、监控视频等,只要能证明你在事故中不承担主要责任,就有可能认定为工伤。 申请工伤认定的流程如下: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如果用人单位未在规定的时限内提交工伤认定申请,在此期间发生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工伤待遇等有关费用由该用人单位负担。用人单位未按前款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申请时需要提交的材料包括:工伤认定申请表;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人事关系的其他证明材料;医疗机构诊断证明书、诊断病历等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职业病诊断鉴定书。此外,由于是交通事故,还需要提供交通管理部门出具的事故责任认定书或相关证明材料。 总之,在交通事故对方逃逸时认定工伤,关键在于确定是否符合工伤认定条件,并按照规定的流程和要求准备材料进行申请。如果在申请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咨询当地的社保部门或专业律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