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产权房拆迁如何进行补偿?


小产权房是指在农村集体土地上建设的房屋,未办理相关证件,未缴纳土地出让金等费用,其产权证不是由国家房管部门颁发,而是由乡政府或村政府颁发,亦称“乡产权房”。 在探讨小产权房拆迁补偿问题前,我们需要先明确小产权房的性质。由于小产权房没有国家发放的土地使用证和预售许可证,购房合同在国土房管局不会给予备案,所以它在法律上的地位相对比较复杂。 关于小产权房拆迁补偿的法律依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主要针对合法的国有土地上的房屋征收补偿。而小产权房大多涉及集体土地,目前并没有专门针对小产权房拆迁补偿的统一法律条文。不过,《土地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中对集体土地征收有一定规定。 小产权房的拆迁补偿情况较为复杂,要分不同情形来看。如果小产权房是属于违法建筑,依据《城乡规划法》规定,对于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限期拆除,这种情况下可能无法获得拆迁补偿。 如果小产权房符合相关规定,只是缺少部分证件,在拆迁时有可能获得部分补偿。比如在一些地方,小产权房是经过当地政府同意建设的,并且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这种情况下,拆迁补偿可能会考虑房屋的重置成本、装修费用等因素。但补偿的标准和方式与合法的商品房肯定是有差异的。 此外,小产权房的购买情况也会影响补偿。如果是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购买的小产权房,因为其本身对集体土地有相应权益,在拆迁时获得合理补偿的可能性相对较大。而如果是城镇居民购买的小产权房,由于违反了相关规定,在补偿问题上可能会面临更多不确定性。 小产权房拆迁补偿没有统一固定的模式,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来确定。在遇到小产权房拆迁时,建议及时咨询专业的律师,了解自己的权益和可能获得的补偿情况,必要时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