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居共同财产该如何确认?


在日常生活中,同居关系较为常见,但很多人对同居期间共同财产的确认并不清楚。下面为您详细解释同居共同财产的确认方式。 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同居共同财产。同居共同财产是指在同居期间,双方共同所得的收入和购置的财产。这里的“共同所得”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双方共同生活,这是形成共有关系的基础;二是双方共同劳动、经营或管理,这是产生共有财产的前提条件。例如,两人一起经营一家小店,通过共同的努力获得的收入就属于共同所得。 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未办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案件的若干意见》第10条规定,解除非法同居关系时,同居生活期间双方共同所得的收入和购置的财产,按一般共有财产处理。这里的“一般共有”,在法律上,如果是按份共有,就是按照双方的出资比例或者约定来确定各自的份额;如果是共同共有,则是不区分份额,共同享有财产权利。 在确认同居共同财产时,有几个方面需要注意。对于双方同居前各自所有的财产,仍归各自所有,不属于共同财产。比如一方在同居前购买的房产、车辆等,这些财产的所有权明确,不会因为同居而转变为共同财产。而同居期间一方自愿赠送给对方的财物,可按照赠与关系处理。例如一方送给另一方首饰、衣物等,通常视为赠与,归受赠方所有。但是,如果是以结婚为目的的大额赠与,在双方最终没有结婚的情况下,赠与人可能有权要求返还。 对于同居期间的财产来源和出资情况,需要有相关的证据来证明。比如购买房产、车辆等大额财产时的出资凭证,银行转账记录等。这些证据对于确定财产的归属和份额非常重要。如果双方对财产的归属和份额有约定,只要该约定不违反法律规定,一般会按照约定来处理。 总之,确认同居共同财产需要综合考虑财产的来源、出资情况、双方的约定等因素,并依据相关的法律规定来进行判断。在处理同居财产问题时,建议双方尽量通过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