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确认某一会计期间的期权费用?


在会计领域,确认某一会计期间的期权费用是一个较为专业且有明确法律规范的工作。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期权费用。期权费用是指企业为了获取员工或其他方提供的服务而授予的期权所产生的成本。这就好比企业花钱购买了员工未来一定时间内为其服务的权利。 《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是处理期权费用确认的重要法律依据。该准则规定,股份支付分为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和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对于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企业应当以授予职工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简单来说,就是要根据授予员工的期权在授予日的价值来计算费用。 具体确认期权费用的步骤如下:第一步,确定授予日。授予日是指股份支付协议获得批准的日期,这是确认期权费用的起始点。例如,公司董事会通过了一项期权激励计划,批准的日期就是授予日。 第二步,估计可行权权益工具的数量。企业需要根据各种因素,如员工的离职率、业绩条件等,合理估计最终会行权的期权数量。因为并不是所有授予的期权最终都会被员工行使。 第三步,计算各期应确认的费用。在等待期内的每个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当根据最新取得的可行权职工人数变动等后续信息作出最佳估计,修正预计可行权的权益工具数量。然后,按照授予日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将当期取得的服务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费用,同时计入资本公积中的其他资本公积。 以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假设A公司在2024年1月1日授予100名员工每人100份股票期权,授予日股票期权的公允价值为每份5元,等待期为3年。公司预计在这3年内员工的离职率为10%。那么在2024年12月31日,公司应确认的期权费用为:100×100×(1 - 10%)×5×1/3 = 15000元。 在后续的会计期间,企业需要持续关注可行权权益工具数量的变化,并相应调整确认的期权费用。如果在第二年,实际离职人数与预计不同,企业就需要根据新的情况重新计算应确认的费用。 总之,确认某一会计期间的期权费用需要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的规定,遵循合理的步骤和方法,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