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构成诈骗罪?


要构成诈骗罪,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要件: **客体要件**:诈骗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也就是说,犯罪行为所指向的必须是国家、集体或者个人合法拥有的财物,而不是通过骗取其他非法利益来定罪。例如,骗他人的合法财产属于侵犯公私财物所有权,但骗他人去参与非法活动获取的利益,就不属于诈骗罪所针对的范畴。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受法律保护,任何非法侵犯的行为都将受到惩处。 **客观要件**: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欺诈行为包括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使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并基于这种错误认识处分财产。比如,谎称自己有一批高质量的货物,实际上货物并不存在,从而骗取他人钱财。并且,骗取的财物需要达到数额较大的标准,根据相关司法解释及司法实践,一般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只要是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能够构成本罪。刑事责任年龄一般是指年满十六周岁,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诈骗罪不在此列,所以通常需要年满十六周岁。 **主观要件**:在主观方面,必须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直接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例如,行为人清楚自己通过欺骗手段获取他人财物的行为是错误的,但仍然积极实施该行为,就是具有直接故意。同时,要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如果只是暂时借用或者有其他合理目的,一般不构成诈骗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