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车了报警后怎么处理?


撞车报警后的处理流程如下: 首先是现场处置阶段。在报警之后,当事人应立即停车,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夜间还需开启示廓灯和后位灯。如果车辆还可以移动,应将车辆移至不妨碍交通的地点。设置警告标志也很重要,一般来说,在普通道路上,要在来车方向50米至100米处设置警告标志;在高速公路上,则要在来车方向150米以外设置。然后,车上人员应迅速转移到右侧路肩上或者应急车道内,并且要迅速报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五十二条规定,机动车在道路上发生故障,需要停车排除故障时,驾驶人应当立即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将机动车移至不妨碍交通的地方停放;难以移动的,应当持续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并在来车方向设置警告标志等措施扩大示警距离,必要时迅速报警。 接着是等待交警到达。交警到达现场后,会进行现场勘查,包括对事故现场的拍照、绘制现场图、收集证据等,以确定事故的基本事实,比如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碰撞位置等。同时,交警会对当事人进行询问,了解事故发生的经过。在这个过程中,当事人要如实陈述,不得隐瞒或编造事实。这是依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的相关要求,为了保证事故处理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之后是责任认定环节。交警会根据现场勘查、当事人陈述以及相关证据,依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六十条,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责任划分一般有全部责任、主要责任、同等责任、次要责任和无责任几种情况。如果当事人对责任认定有异议,可以自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送达之日起三日内,向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提出书面复核申请。 最后是赔偿处理。确定责任后,就进入赔偿阶段。如果双方都有保险,当事人可以向各自的保险公司报案,由保险公司进行定损和理赔。赔偿的范围包括车辆维修费用、医疗费用、误工费等。如果双方就赔偿问题能够达成一致,可以签订赔偿协议。若无法达成一致,则可以通过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来解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三条规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属于该机动车一方责任的,先由承保机动车强制保险的保险人在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部分,由承保机动车商业保险的保险人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予以赔偿;仍然不足或者没有投保机动车商业保险的,由侵权人赔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