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应对家庭“冷暴力”?


家庭“冷暴力”是指夫妻双方产生矛盾时,漠不关心对方,将语言交流降到最低限度,停止或敷衍性生活,懒于做一切家务工作等非正式暴力行为。家庭“冷暴力”实际上是一种精神虐待,它不像身体暴力那样会留下明显的伤痕,但却会对受害者的心理和精神造成严重的伤害。 在法律层面,应对家庭“冷暴力”是有法可依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明确规定,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均属家庭暴力。虽然“冷暴力”没有在法条中明确列举,但精神侵害行为的规定涵盖了“冷暴力”的部分表现形式。 当遭遇家庭“冷暴力”时,首先要及时收集证据。可以通过记录冷暴力发生的时间、地点、具体情形等,还可以收集短信、微信聊天记录等,这些都可以作为日后维权的证据。例如,对方长时间不与自己交流,自己可以记录下每次开始不交流的时间和持续的时长。 然后,可以向有关单位反映。可以向加害人或者受害人所在单位、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妇女联合会等单位投诉、反映或者求助。这些单位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解和疏导,帮助解决家庭矛盾。 如果“冷暴力”的情况比较严重,受害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根据《反家庭暴力法》的规定,人民法院受理申请后,会在七十二小时内作出人身安全保护令或者驳回申请;情况紧急的,会在二十四小时内作出。人身安全保护令可以禁止被申请人实施家庭暴力,禁止被申请人骚扰、跟踪、接触申请人及其相关近亲属等。 此外,也可以寻求心理帮助。家庭“冷暴力”往往会给受害人带来心理创伤,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可以帮助受害人缓解心理压力,走出心理阴影。同时,通过心理咨询也可以更好地处理家庭关系,避免矛盾进一步激化。 总之,面对家庭“冷暴力”,不要选择沉默和忍受,要勇敢地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