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期间无证驾驶会怎么处理?


在探讨取保候审期间无证驾驶的处理方式之前,我们先来明确一下取保候审和无证驾驶这两个概念。 取保候审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了保证人或者交纳了保证金之后,将其暂时解除羁押状态,但需要遵守一系列规定。而无证驾驶指的是在没有取得合法驾驶资格的情况下,擅自驾驶机动车上路的行为。 对于取保候审期间无证驾驶的情况,需要从两个方面来分析处理方式。 首先,从无证驾驶本身的角度来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规定,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暂扣期间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也就是说,单纯的无证驾驶行为会面临罚款和可能的拘留处罚。 其次,从取保候审的规定角度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一条规定了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的规定,其中包括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向执行机关报告;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等。虽然法条未明确提及无证驾驶的情形,但无证驾驶属于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这种违反规定的行为可能会被认为违反了取保候审应当遵守的“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这一概括性要求。 一旦被认定违反了取保候审的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一条规定,已交纳保证金的,没收部分或者全部保证金,并且区别情形,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结悔过,重新交纳保证金、提出保证人,或者监视居住、予以逮捕。对违反取保候审规定,需要予以逮捕的,可以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先行拘留。 所以,取保候审期间无证驾驶,不仅会受到交通法规的处罚,还可能影响到取保候审的状态,面临更严重的刑事强制措施。在取保候审期间,应当严格遵守法律法规,避免做出可能影响自身权益和法律程序的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