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当事人虚假陈述该怎么处理?

我最近打官司,发现对方在法庭上虚假陈述,故意歪曲事实,这让我很气愤,也担心会影响案件的判决结果。我想知道法律对于当事人虚假陈述是怎么处理的,我该采取什么措施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呢?
展开 view-more
  • #虚假陈述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在司法活动中,当事人虚假陈述是指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故意向法院作出与事实不符的陈述。这是一种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诚实信用原则要求人们在市场活动中讲究信用,恪守诺言,诚实不欺,在不损害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前提下追求自己的利益。在法律层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十三条规定,民事诉讼应当遵循诚信原则。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而当事人虚假陈述显然违反了诚信原则。 对于当事人虚假陈述的处理,法律有明确的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四条,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有伪造、毁灭重要证据,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等行为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当事人虚假陈述就属于伪造、毁灭重要证据,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范畴。也就是说,法院可以视情节轻重对虚假陈述的当事人处以罚款或者拘留。如果情节非常严重,构成犯罪的,还会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另外,从案件本身的处理角度来看,法院会根据查明的事实来判断当事人陈述的真实性。如果发现一方当事人存在虚假陈述,法院不会采信其虚假陈述的内容。在判决时,会以真实的证据和事实为依据,而不是基于虚假陈述作出判决。这也是为了保证司法的公正和公平。 对于受到虚假陈述影响的另一方当事人来说,如果发现对方存在虚假陈述的情况,应该及时向法院提出,并提供相应的证据来证明对方陈述的虚假性。比如,可以提供书证、物证、证人证言等,帮助法院查明事实真相。同时,也可以要求法院对虚假陈述的当事人进行处罚,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和司法的公正。 总之,当事人虚假陈述是一种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在司法活动中,各方都应该遵守法律规定,秉持诚实信用原则,确保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和司法的公正公平。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