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界定行政许可行为?


行政许可行为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下面为你详细介绍如何界定行政许可行为。 首先,从行政许可的特征来界定。行政许可是依申请的行政行为。这意味着只有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主动提出申请,行政机关才会启动相应的审查程序。比如,想开一家餐馆,就需要向相关部门提出食品经营许可申请,相关部门不会主动给你颁发许可。《行政许可法》第二条明确规定,本法所称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这一规定体现了依申请的特性。 其次,行政许可是一种授益性行政行为。它赋予申请人从事特定活动的权利或资格,是对申请人有利的行为。例如,获得建筑施工资质许可后,企业就可以合法地从事建筑施工活动,从而获取经济利益。如果没有这种许可,从事相关活动就是违法的。 再者,行政许可是要式行政行为。行政许可必须遵循一定的法定形式,一般要通过颁发许可证、执照等证书的方式来实现。比如,企业取得的营业执照,就是企业合法经营的凭证,它明确记载了企业的经营范围、经营期限等重要信息。《行政许可法》第三十九条规定,行政机关作出准予行政许可的决定,需要颁发行政许可证件的,应当向申请人颁发加盖本行政机关印章的行政许可证件。 另外,从行政许可的适用范围来界定。行政许可主要适用于直接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宏观调控、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直接关系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等特定活动。比如,煤矿开采需要获得安全生产许可,这是因为煤矿开采涉及公共安全和生命财产安全。 最后,要区分行政许可与其他类似行政行为。例如,行政确认是对既有法律事实和法律关系的认可和证明,而行政许可则是赋予申请人新的权利或资格。比如,婚姻登记是行政确认,它是对男女双方婚姻关系的确认;而企业设立登记则是行政许可,它赋予企业从事经营活动的资格。 总之,界定行政许可行为需要综合考虑其特征、适用范围,并与其他行政行为相区分,同时要依据《行政许可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来进行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