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从正当防卫的立法演进如何考察罪与非罪的界定依据?

我想弄清楚正当防卫在不同时期立法上有什么变化,以及这些变化是怎么影响罪与非罪的界定的。我遇到个事儿,和正当防卫有点关系,不太确定自己的行为在法律上算犯罪还是正当防卫,所以想了解从立法演进角度看,这两者的界定依据到底是啥。
展开 view-more
  • #正当防卫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要从正当防卫的立法演进考察罪与非罪的界定依据,我们首先得明白正当防卫的基本概念。正当防卫指的是,当我们面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时,采取必要的防卫行为来保护自己或他人的合法权益。简单来说,就是别人要伤害我们,我们为了保护自己采取的反击行为。 从立法演进的角度看,不同时期的法律对于正当防卫的规定有所不同。在早期的法律中,正当防卫的界定相对严格。比如,旧刑法中对于正当防卫的限度要求比较高,如果防卫行为超过了必要限度,造成了重大损害,就可能被认定为防卫过当,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这里的“必要限度”,一般理解为防卫行为要和不法侵害的强度、手段等相适应。例如,别人只是轻微推搡你一下,你却用刀将其重伤,这种情况就很可能被认为超过了必要限度。 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法治理念的进步,法律对于正当防卫的规定逐渐宽松。新刑法对正当防卫制度进行了完善,增加了特殊防卫的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第三款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这意味着,当我们面对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时,防卫行为可以更有力,即使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也可能被认定为正当防卫。 从罪与非罪的界定依据来看,在考察一个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时,要结合当时的立法规定。如果行为发生在旧刑法时期,就按照旧刑法对于正当防卫的规定来判断;如果发生在新刑法实施之后,就要依据新刑法的规定。判断的关键在于看防卫行为是否符合正当防卫的条件,包括防卫意图、防卫起因、防卫时间、防卫对象和防卫限度等方面。 比如,在面对不法侵害时,防卫人必须有保护合法权益的意图,而不是故意去伤害对方。防卫行为必须是针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如果不法侵害已经结束,再进行所谓的“防卫”,就可能构成事后防卫,是要承担刑事责任的。同时,防卫行为要针对不法侵害人本人,不能对无辜的第三人进行防卫。 综上所述,从正当防卫的立法演进考察罪与非罪的界定依据,需要我们了解不同时期法律对于正当防卫的规定,并结合具体案件的情况,从正当防卫的各个条件进行综合判断。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界定一个行为是正当防卫还是犯罪行为。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