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借款后虚构事实如何认定诈骗罪?

我之前借给一个朋友一笔钱,后来发现他当时说的借钱理由是假的。我就想知道,这种借款后虚构事实的情况,怎么判断是不是构成诈骗罪啊?我不太懂这方面法律知识,想弄清楚我朋友这算诈骗吗,我该怎么维护自己权益。
展开 view-more
  • #借款诈骗
  • #诈骗罪认定
  • #非法占有
  • #虚构事实
  • #法律判定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在我国法律中,要认定借款后虚构事实构成诈骗罪,需要从多个方面判断。 首先,最重要的是看行为人有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简单来说,就是从一开始就不想还钱。比如,借款一开始就没打算还,把钱拿去干违法的事,或者随意挥霍,那基本能认定有非法占有目的。像有人借钱说做生意,实际拿去赌博输光了,这就很可能有非法占有意图。《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骗取公私财物。这就表明非法占有目的是构成诈骗罪的重要主观条件。 其次,虚构事实的程度很关键。虚构的事实得足够严重,能让出借人产生错误的判断,从而决定把钱借出去。举例,编造虚假的借款用途,明明是还赌债却说是家里人生病急需钱;或者夸大自己的经济实力,让出借人以为肯定能收回借款。这些行为导致出借人做出借款决定,还遭受了财产损失,就可能构成诈骗。 最后,借款后的行为也会纳入考量。如果借款人拿到钱后消失不见、不接电话、故意躲避还钱,这些行为也能反映其可能有诈骗的故意。 总之,认定借款后虚构事实构成诈骗罪,不是只看某一点,要综合各种证据,全面分析主观动机和客观行为等多个因素,最终由司法机关根据具体案件情况来判定。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