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是如何界定的?
在法律领域,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是两个非常重要且容易混淆的概念。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它们的定义、界限以及相关的法律规定。
首先,我们来解释正当防卫。正当防卫指的是,当我们的人身、财产或者其他合法权益正在遭受不法侵害时,我们所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如果这种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了损害,按照法律规定,是不用承担刑事责任的。通俗来讲,就是别人无缘无故地欺负你、伤害你,你为了保护自己而采取的反击行为,在合理范围内是受法律保护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那么,什么样的行为才算正当防卫呢?这需要满足几个条件。第一,存在不法侵害。也就是说,侵害行为必须是违法的,像小偷行窃、歹徒行凶等。第二,不法侵害正在进行。不能在侵害还没开始或者已经结束的时候进行所谓的“防卫”。比如,别人只是口头威胁你,但还没有动手,你就把他打伤了,这可能就不属于正当防卫。第三,防卫行为是针对不法侵害人本人实施的。不能为了保护自己,去伤害无辜的第三人。第四,防卫行为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
而防卫过当,就是防卫行为明显超过了必要限度,并且造成了重大损害。这里的“明显超过必要限度”,是指防卫的手段、强度等与不法侵害的程度相比,差距过大。“造成重大损害”通常是指造成不法侵害人重伤、死亡等严重后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第二款规定:“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不过,法律也有特殊规定。对于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即使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也不属于防卫过当,不用负刑事责任。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特殊正当防卫。
在实际生活中,判断一个行为是正当防卫还是防卫过当,需要综合考虑案件的具体情况,包括侵害的性质、手段、强度、危害程度,以及防卫的时机、手段、强度、损害后果等因素。总之,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但我们也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避免因防卫过当而承担不必要的法律责任。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19个最新问题
刑事拘留取保 候审后会有案底吗?
劳务用工工伤的赔偿标准是怎样的?
夫妻欠钱不还可以一起执行吗
教培机构不退费该如何起诉?
重婚罪的追诉期是多长时间?
欠几千块钱会被上门催收吗?
以多欺少时进行反击算正当防卫吗?
代理销售有哪些税收政策?
开个保洁公司需要办理什么手续?
酒驾后能提前恢复驾驶证吗?
五保户住院做手术费用是全免费的吗?
民事纠纷类型有哪些?
法律法规都包括什么?
有财产纠纷的离婚程序该怎么办?
交通事故中买二手电动车被撞了该怎么办?
身份证收寄错了该怎么办?
包皮做坏了是否能算医疗事故?
不法侵害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反行政垄断行为有哪些行政法方面的思考?
已为您展示了 19 个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