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定非道路事故?


非道路事故,简单来说,就是在非法定道路上发生的交通事故。法定道路一般指的是公路、城市道路和虽在单位管辖范围但允许社会机动车通行的地方,包括广场、公共停车场等用于公众通行的场所。那么不在这些地方发生的事故,就可能是非道路事故了。 认定非道路事故,首先要明确“非道路”的范围。根据相关规定,以下这些地方通常属于非道路:一是自建自管未列入规划的城市巷弄或村间路,也就是那些没有纳入正式规划,由地方自己建设和管理的小路;二是用于田间耕作的农村铺设的水泥路、沥青路、砂石路等机耕路,这些路主要是为了农业生产服务的;三是村民宅前宅后建造的路段或自然通车形成的路面;四是封闭式住宅小区内楼群之间的路面;五是机关、团体、单位的内部道路,厂矿、企事业单位,火车站、机场、港口、货场内的专用道路;六是撤村建居后尚未移交公安交通部门管理的路段;七是凉晒作物的场院内;八是断路施工而且未竣工或已竣工未移交公安交通部门管理的路段。 在判断是否为非道路事故时,要依据事故发生的地点是否在上述非道路范围内。同时,还要看事故是否符合交通事故的一般特征,即必须是由车辆造成的,有损害后果发生,并且当事人的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等。 对于非道路事故的处理,虽然不适用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关于交通事故处理的部分规定,但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接到报案后,会比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七条规定,车辆在道路以外通行时发生的事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接到报案的,参照本法有关规定办理。也就是说,交警会进行现场勘查、收集证据等工作,来确定事故责任。然后,当事人可以就赔偿等问题进行协商,如果协商不成,可以通过民事诉讼等途径解决。 总之,认定非道路事故需要综合考虑事故发生的地点以及是否符合交通事故的基本特征等因素,并且在处理时也有相应的法律依据和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