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名誉侵权如何认定以及受害人对损害事实发生举证责任能否免除?

我感觉自己遭遇了名誉侵权,别人在网上恶意传播关于我的不实言论,对我的生活和工作都造成了影响。我想知道这种情况是否能认定为名誉侵权,另外在维权过程中,我必须要对损害事实发生进行举证吗,能不能免除这个举证责任呢?
展开 view-more
  • #名誉侵权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名誉侵权是指通过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他人名誉,造成他人社会评价降低的行为。在法律层面,对于名誉侵权的认定有着明确的规定。 首先,名誉侵权的认定需要满足几个关键条件。其一,存在损害他人名誉的行为,比如使用侮辱性的语言或者编造虚假的事实进行传播。例如,在网络上发布针对他人的不实谣言,导致他人名誉受损。其二,这种行为具有违法性。在没有合法依据的情况下,故意或者过失地实施损害他人名誉的行为,就属于违法行为。其三,存在损害后果,也就是受害人的名誉受到了实际的损害,社会评价降低。比如因为不实言论,导致他人在工作中受到排挤,社交圈子对其产生负面看法等。其四,损害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即损害后果是由该损害行为直接导致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规定,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这为名誉侵权的认定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 关于受害人对损害事实发生举证责任的免除,一般情况下,在民事诉讼中遵循“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受害人需要对损害事实的发生承担举证责任。也就是说,受害人要拿出证据来证明自己的名誉受到了损害,以及这种损害是由侵权人的行为导致的。然而,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举证责任可能会发生转移或者部分免除。例如,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如果存在一些事实是众所周知的,或者根据法律规定、已知事实和日常生活经验法则能推定出的另一事实,当事人无需举证证明。如果侵权行为非常明显,损害后果易于判断,法院也可能会结合具体情况适当减轻受害人的举证责任。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免除举证责任,受害人还是需要提供一定的初步证据来启动诉讼程序。 总之,名誉侵权的认定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而受害人的举证责任在一般情况下不能完全免除,但在特殊情形下可能会有所减轻。在遇到名誉侵权问题时,受害人应及时收集相关证据,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