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誉侵权如何认定以及受害人对损害事实发生举证责任能否免除?
名誉侵权是指通过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他人名誉,造成他人社会评价降低的行为。在法律层面,对于名誉侵权的认定有着明确的规定。
首先,名誉侵权的认定需要满足几个关键条件。其一,存在损害他人名誉的行为,比如使用侮辱性的语言或者编造虚假的事实进行传播。例如,在网络上发布针对他人的不实谣言,导致他人名誉受损。其二,这种行为具有违法性。在没有合法依据的情况下,故意或者过失地实施损害他人名誉的行为,就属于违法行为。其三,存在损害后果,也就是受害人的名誉受到了实际的损害,社会评价降低。比如因为不实言论,导致他人在工作中受到排挤,社交圈子对其产生负面看法等。其四,损害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即损害后果是由该损害行为直接导致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规定,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这为名誉侵权的认定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
关于受害人对损害事实发生举证责任的免除,一般情况下,在民事诉讼中遵循“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受害人需要对损害事实的发生承担举证责任。也就是说,受害人要拿出证据来证明自己的名誉受到了损害,以及这种损害是由侵权人的行为导致的。然而,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举证责任可能会发生转移或者部分免除。例如,根据《最 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如果存在一些事实是众所周知的,或者根据法律规定、已知事实和日常生活经验法则能推定出的另一事实,当事人无需举证证明。如果侵权行为非常明显,损害后果易于判断,法院也可能会结合具体情况适当减轻受害人的举证责任。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免除举证责任,受害人还是需要提供一定的初步证据来启动诉讼程序。
总之,名誉侵权的认定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而受害人的举证责任在一般情况下不能完全免除,但在特殊情形下可能会有所减轻。在遇到名誉侵权问题时,受害人应及时收集相关证据,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19个最新问题
欠了网贷35万会有什么后果?
连续工作十年且离退休不满五年,劳动合同会自然终止吗?
刚满十八岁是否可以继承房产?
离婚两个月的孩子会怎么判?
离婚起诉能够提前吗?
10万诈骗案多久能追回?
判无期案的犯罪嫌疑人会如何判决?
诈骗老百姓的钱就不用归还了吗?
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不在一个单位交可以吗?
社保中断和社保停保是怎么回事?
养老金交了之后怎么拿卡?
小孩判给男方,女方是否还要出抚养费?
开临时身份证需要什么材料?
结婚之后一起还房贷车贷,这部分属于婚姻财产吗?
交通事故立案之后是否可以撤销?
子女不同意老人再婚该怎么处理?
非吸判刑是按业务量积数吗?
取保候审要如何申请?
债权转让的基本类型有哪些?
已为您展示了 19 个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