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避险过当如何认定?

我在生活中遇到了一个情况,有人为了避免危险采取了紧急避险行为,但好像造成的损害有点大。我不太清楚这种情况算不算避险过当,想了解一下法律上对于避险过当是怎么认定的,有哪些具体的标准和依据呢?
展开 view-more
  • #避险过当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避险过当是一个在法律实践中较为重要的概念。下面将详细为您解释如何认定避险过当。 首先,我们需要明白紧急避险的含义。紧急避险通俗来讲,就是当一个人面临正在发生的危险时,为了保护较大的合法权益,不得已损害了另一个较小的合法权益。比如,为了避免车辆直接相撞引发更严重的事故,司机不得已将车开到别人家的院子里,损坏了一些花草。 然而,当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时,就构成了避险过当。要认定避险过当,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第一,避险行为的必要性。实施避险行为必须是在别无他法的情况下进行的。如果有其他方法可以避免危险,却选择了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方式,就可能构成避险过当。比如,在火灾发生时,本来可以通过正常的疏散通道逃生,却为了自己快速逃离而打破他人窗户进入室内,这种行为的必要性就存疑。 第二,损害与保护权益的权衡。避险行为所造成的损害必须小于所保护的权益。如果造成的损害等于或者大于所保护的权益,就属于超过了必要限度。例如,为了保护自己价值1000元的财物,却毁坏了他人价值5000元的财物,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第三,主观方面。避险过当要求行为人在主观上对过当的损害结果具有过失。如果行为人是故意造成过大损害,那就不属于避险过当,而可能构成其他故意犯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一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在司法实践中,认定避险过当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法官会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判断避险行为是否符合上述几个方面的要求,从而确定是否构成避险过当。总之,避险过当的认定是一个严谨且需要综合考量的过程。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