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交通事故中如何认定丧失劳动能力?

我前段时间遭遇了交通事故,身体受了伤,感觉以后可能没办法正常工作了。我想知道在交通事故里,是按照什么标准和流程来认定丧失劳动能力的呢?认定结果对后续赔偿有什么影响呢?
展开 view-more
  • #交通事故
  • #劳动能力
  • #丧失认定
  • #鉴定标准
  • #事故赔偿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在交通事故里,认定丧失劳动能力是个很重要的事,它关系到受害人能不能得到合理赔偿。下面来详细说说认定的相关内容。 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丧失劳动能力。简单来讲,就是因为身体受伤或者患病,没办法从事原来的工作,或者不能再通过劳动获取经济收入。这在法律上是确定赔偿金额和赔偿项目的重要依据。 在认定标准方面,主要依据的是《劳动能力鉴定 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以及《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等标准。《劳动能力鉴定 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主要适用于职工工伤和职业病的劳动能力鉴定,但在一些交通事故案件中也有参考价值。《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则是在全国范围内统一适用的人体损伤致残程度评定标准,它详细规定了不同伤残等级对应的身体损伤情况。比如,颅脑、脊髓及周围神经损伤导致的智力减退、精神障碍等;头面部损伤导致的视力、听力严重下降等;颈部及胸部损伤导致的呼吸、吞咽功能障碍等,都可以依据这些标准来判断是否丧失劳动能力以及丧失的程度。 关于认定流程,通常是由专业的鉴定机构来进行。一般在受害人治疗结束,病情稳定之后,就可以申请劳动能力鉴定了。申请时,需要准备一系列的材料,像医院的诊断证明、病历、检查报告等,这些材料要能详细反映受害人的受伤情况和治疗过程。然后,鉴定机构会组织专业的鉴定人员,根据相关标准对受害人进行检查和评估,最后给出鉴定结论。 认定丧失劳动能力对交通事故的赔偿有很大影响。如果被认定为丧失劳动能力,受害人除了可以获得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等常规赔偿项目外,还能获得残疾赔偿金、被扶养人生活费等赔偿。残疾赔偿金是根据受害人丧失劳动能力的程度或者伤残等级,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自定残之日起按二十年计算。被扶养人生活费则是根据扶养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和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标准计算。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