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纠纷如何判定归属?
我家跟邻居因为一块土地起了纠纷,都觉得这块地是自己的。现在闹得不可开交,我想知道在法律上,遇到这种土地纠纷的情况,到底是依据什么来判定土地归属的呢?
展开


在法律上,判定土地纠纷的归属是一个严谨且有明确规定的过程。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土地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我国的土地分为国有土地和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国有土地一般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所有权,而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经营、管理。 当发生土地纠纷时,判定归属会依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如果有明确的土地权属证书,这是最直接判定土地归属的依据。土地权属证书是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证书,确认土地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例如,某块耕地的承包经营权证上登记的是张三,那么在正常情况下,这块耕地的承包经营权就归张三。 要是没有土地权属证书或者证书存在争议,就需要结合土地的历史使用情况来判断。长期、连续且合理地使用土地的一方,在判定归属时会有一定的优势。比如,李四家一直耕种某块土地长达数十年,期间没有他人提出过异议,那么在判定归属时,李四家长期使用的事实会被纳入考虑范围。 此外,土地的规划用途也是判定归属的重要因素。政府部门会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不同地块规定不同的用途,如农用地、建设用地等。如果土地的实际使用情况与规划用途相符,在判定归属时也会对其有利。 如果当事人对土地归属存在争议,首先可以尝试自行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可以请求人民政府处理。单位之间的争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个人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的争议,由乡级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当事人对有关人民政府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处理决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