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刑法上绑架罪情节较轻是如何认定的?


在我国刑法中,绑架罪是指以勒索财物或满足其他不法要求为目的,使用暴力、胁迫或者麻醉方法劫持或以实力控制他人的行为。而对于绑架罪情节较轻的认定,是综合多方面因素来判断的。 首先,从犯罪手段来看,如果行为人实施绑架时采用的手段比较轻微,像没有使用暴力,或者只是用了轻微暴力、胁迫手段,比如诱骗、麻醉等相对平和的方式控制他人,那么在认定情节时会倾向于较轻。例如只是通过诱骗的方式将他人带到某个地方实施绑架,相比使用暴力殴打等手段,社会危害性较小,就有可能被认定为情节较轻。 其次,从犯罪的主观故意、目的和动机方面考量。如果犯罪人是因为一些特殊原因,如为了维护自己正当权利但采取了极端方式,或者是由于社会保障制度欠缺等原因为生活生计所迫铤而走险实施绑架,主观恶性相对较小,这种情况下也可能被认定情节较轻。比如某人因为公司长期拖欠工资,多次讨要无果,无奈之下绑架公司负责人来索要工资,这种动机下的绑架与纯粹为了非法获取巨额财物而绑架的主观恶性有区别。 再者,从危害后果来分析。若在绑架过程中没有对被绑架人造成严重的身体伤害,比如只是造成了轻伤,或者未伤害被绑架人,甚至对人质优待,同时也没有给被绑架人的近亲属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以及没有对社会造成恶劣影响等,都可能被认定为情节较轻。像绑架后很快主动释放人质,且人质身体和精神状态都未受严重影响的情况。 另外,犯罪人与被绑架者若存在亲属关系或邻里纠纷等情况,存在社会宽恕的理由;或者在共同犯罪的绑架案中,从犯和胁从犯在犯罪行为中情节较轻、社会危害不大;还有绑架犯罪未遂、中止等,这些情况一般也会被认为是绑架罪情节较轻的表现。 相关法律条文依据是《刑法》第二百三十九条规定,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的,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犯前款罪,杀害被绑架人的,或者故意伤害被绑架人,致人重伤、死亡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以勒索财物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处罚 。 相关概念: 绑架罪:是指欲图利用被绑架人的近亲属或者其他负有保护职责的人对被绑架人安危的忧虑,以勒索财物或满足其他不法要求为目的,使用暴力、胁迫或者麻醉方法劫持或以实力控制他人的行为。 法定量刑情节:是刑法明文规定在量刑时应当予以考虑的情节,像犯罪未遂、中止、预备以及自首等都属于法定量刑情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