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内抚养费该如何确定?


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当一方不履行抚养子女的义务时,另一方有权要求其支付抚养费。下面我们来详细说说如何确定婚内抚养费。 首先,我们得了解一下婚内抚养费的概念。婚内抚养费是指在夫妻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不履行抚养义务的一方,为保障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的生活、教育、医疗等费用而支付的款项。这一规定主要是基于父母对子女的抚养义务,即便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这种义务也不能被免除。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七条规定,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的,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要求父母给付抚养费的权利。这为婚内索要抚养费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 确定婚内抚养费的数额时,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子女的实际需要是首要考虑因素。这包括子女的日常生活开销,如食品、衣物、住房等费用;教育费用,像学费、书本费、辅导班费用等;以及医疗费用,包括日常看病买药和重大疾病的治疗费用等。 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也是重要的考量因素。有固定收入的,抚养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养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五十。这里的月总收入,是指其一个月所获得的固定报酬的总数,如工资、奖金及其他收入等。 如果没有固定收入,抚养费的数额可依据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比例确定。当年总收入是指其从事某种行业或职业在一年中所获得的全部收入;同行业平均收入则是指当地相同或相近行业的平均收入水平。 此外,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也不容忽视。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成本差异较大,在确定抚养费数额时,需要考虑当地的物价水平、消费水平等因素。例如,在一线城市,生活成本相对较高,抚养费的数额可能会比在中小城市要高一些。 在确定婚内抚养费时,可以先由父母双方进行协商。双方可以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各自的负担能力以及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共同商定一个合理的抚养费数额和支付方式。如果协商不成,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决。法院在判决时,会综合考虑上述各项因素,做出公平合理的裁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