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损害的赔偿数额如何确定?


精神损害赔偿是指自然人在人身权或者是某些财产权利受到不法侵害,致使其人身利益或者财产利益受到损害并遭到精神痛苦时,受害人本人、本人死亡后其近亲属有权要求侵权人给予损害赔偿的民事法律制度。简单来说,就是因为别人的过错让你精神上很痛苦,你可以要求对方赔钱。 在我国,确定精神损害的赔偿数额是有相关法律依据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规定,精神损害的赔偿数额根据以下因素确定: 一是侵权人的过错程度,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如果侵权人是故意造成他人精神损害的,那赔偿数额可能会相对高一些;要是过失造成的,赔偿数额可能会低一点。比如,一个人故意造谣诽谤他人,导致他人精神痛苦,和不小心说错话给他人带来精神伤害,在确定赔偿数额时肯定是有区别的。 二是侵害的手段、场合、行为方式等具体情节。手段越恶劣、场合越公开、行为方式越过分,赔偿数额就可能越高。例如,在公众场合对他人进行辱骂、羞辱,比私下里简单的言语冲突,对受害人精神上的伤害更大,赔偿数额也会相应增加。 三是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如果侵权行为导致受害人精神出现严重问题,如患上抑郁症、焦虑症等,赔偿数额会比只是造成轻微精神不适要高很多。比如,因为一场交通事故,受害人不仅身体受伤,还留下了严重的心理阴影,经常做噩梦、不敢出门,这种情况下的精神损害赔偿数额就会比较可观。 四是侵权人的获利情况。如果侵权人通过侵害他人权益获得了利益,那么在确定赔偿数额时,会考虑这部分获利。比如,一些商家未经他人同意使用他人肖像进行商业宣传并获利,在确定精神损害赔偿数额时,就会参考其获利金额。 五是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如果侵权人经济实力雄厚,有能力承担较高的赔偿数额,那么在合理范围内,赔偿数额可能会相对高一些;反之,如果侵权人经济困难,赔偿数额可能会适当降低。 六是受诉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成本不同,精神损害赔偿数额也会有所差异。一般来说,经济发达地区的赔偿数额会比经济欠发达地区高一些。 总之,确定精神损害的赔偿数额是一个综合考量多方面因素的过程,需要结合具体案件的实际情况来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