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如何认定盗窃故意?

我最近遇到个事儿,有人拿了别人东西,对方非说他是偷的,但他坚称不是故意的。我就想知道,在法律上到底怎么去认定一个人拿东西时有没有盗窃故意呢?是看他的行为,还是有其他啥标准?我挺困惑的,想了解清楚。
展开 view-more
  • #盗窃故意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认定盗窃故意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需要从多个方面来综合考量。简单来说,盗窃故意就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窃取他人财物,还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一种心理状态。 从认知因素上看,行为人要清楚地知道自己所实施的行为是在秘密窃取他人的财物。比如,张三进入李四家,趁李四不注意把李四放在桌上的钱包拿走,张三心里明白自己是在未经李四允许的情况下拿走钱包,这就具备了认知上的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四条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盗窃行为通常就是一种故意犯罪,这里的明知包含了对自己行为性质的认识,即知道自己在偷东西。 从意志因素上看,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直接故意就是积极追求窃取财物的结果,就像前面例子中的张三,他就是主动去拿李四的钱包,希望能把钱包据为己有。而间接故意则是虽然不是积极追求,但对窃取财物的结果持一种放任态度。比如王五看到一家商店门没锁,他知道可能会有人进去偷东西,但他觉得和自己没关系,就没管,结果真有人进去偷了东西,王五这种放任的心态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构成盗窃故意的一种表现。 在司法实践中,认定盗窃故意还会结合行为人的一系列行为表现和客观情况。比如,行为人有没有做一些准备工作,像提前踩点、准备作案工具等;行为人的行为方式是不是具有秘密性,是否刻意避开他人的视线;行为人拿走财物后的处理方式,是自己使用、变卖还是丢弃等。如果一个人拿走财物后马上进行变卖获利,那很大程度上能说明他有盗窃故意。此外,行为人的一贯表现、与被害人的关系等也会作为参考因素。比如,一个平时就有小偷小摸习惯的人,在相同情况下,认定他有盗窃故意的可能性就相对较大。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