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劳动争议中工资数额如何认定?

我和公司发生了劳动争议,在工资数额上存在分歧。公司给我算的工资和我自己算的差距很大,我想知道在这种劳动争议里,工资数额到底是怎么认定的?有什么标准和方法吗?我该怎么维护自己的权益?
展开 view-more
  • #工资认定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在劳动争议中,工资数额的认定是一个重要且复杂的问题,关乎劳动者的切身利益。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工资”的概念。工资是指用人单位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它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以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条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这为工资支付的形式和时间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保障。同时,《工资支付暂行规定》也对工资的支付做出了详细规定。 在认定工资数额时,通常会遵循以下几种方法和原则。 劳动合同约定优先。如果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中明确约定了工资数额,那么一般会按照合同约定来认定。这是因为劳动合同是双方自愿达成的协议,具有法律效力。例如,合同中约定月工资为5000元,那么在正常情况下,就以这个数额为准。 实际支付记录作为重要参考。即使劳动合同有约定,但实际支付的工资与约定不一致时,实际支付记录可能会成为认定工资数额的关键。用人单位有义务保存工资支付记录,劳动者也可以通过银行流水、工资条等证据来证明自己实际收到的工资数额。如果劳动者能提供连续几个月的银行工资流水,显示实际月工资为6000元,而合同约定为5000元,那么法院或仲裁机构可能会参考实际支付情况来认定工资数额。 集体合同的适用。当用人单位与本单位职工根据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等事项,通过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时,如果劳动合同中对工资数额约定不明确,或者没有订立劳动合同,那么可以按照集体合同规定的标准执行。 同工同酬原则。在没有劳动合同约定、实际支付记录不明确且没有集体合同的情况下,劳动者提供了正常劳动,用人单位支付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并且,如果劳动者与其他在本单位从事相同工作、付出等量劳动且取得相同劳动业绩的劳动者相比,应按照同工同酬的原则来确定工资数额。 在劳动争议中,劳动者要注意收集和保存与工资相关的证据,如劳动合同、工资条、银行流水、考勤记录等,以便在需要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果遇到工资数额认定的问题,建议及时咨询专业的劳动法律师,或者向劳动仲裁机构、法院寻求帮助。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